疫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碚关于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学理解人民智
TUhjnbcbe - 2023/11/24 6:31:0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关键之年更要有关键作为。当前,全球疫情仍然严重,各国正处于抗疫“保卫战”的焦灼时期。与此同时,我们虽然取得了“保卫战”的阶段性胜利,但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不仅是打赢一场医药卫生领域的狙击战,更要扭转由于疫情爆发而导致的社会经济运转失序状态,赢得疫情防控下半场中全方位总体“决胜战”的胜利。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金碚认为,抗疫战终将决胜于经济发展,只有恢复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为抗疫“保卫战”和“攻坚战”夯实基础,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才可能有根本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Q

如何系统考虑和部署应对新冠疫情的“三大战役”?

A

1、“保卫战”是抗疫之遭遇性首战,是在人类的免疫-康复能力尚未形成抵御新病*袭击时,所采取的阻击隔离措施。主要战法是发挥社会组织动员能力,避免和尽可能减少病*感染可能,维护公众生命安全;

2、“攻坚战”是抗疫之克敌优势争夺战。在与细菌病*的博弈关系中,人类不仅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研发疫苗和特效药,增强免疫力和治愈疾病的能力,还可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使得防疫抗疫的科学技术能够发挥更广泛有效的作用,转被动躲避为主动布局,告别死亡威胁;

3、“决胜战”是抗疫之最终战略博弈,是扭转由于疫情爆发而导致的社会经济运转失序状态,恢复和实现经济发展的正常态势。只有恢复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为抗疫“保卫战”和“攻坚战”夯实基础,为支持医学科研和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必要条件。

-年之交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产生极大的危机现象,人们将其类比为一场“战争”,奋力抗疫成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如同投入一场同病*之间短兵相接的抗疫之战。凭借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和经济基础实力,经过两个多月,中国遏制住了病*传染在国内的蔓延趋势,率先于其他国家,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但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幸免,迄今为止,疫情前景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几个月前,即使是对新冠病*已有警惕的专家,也大都将其视为一个突发的非常事件,如同一次偶发病*遭遇战,可以用“毕其功于一役”的应急抗疫方式战胜病*袭击,使社会经济尽快度过为期不会很长的非常时期,而恢复常态。但是,疫情发展到今天,人们开始认识到,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这次疫情,人们担心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会超过人类曾经经历的世界大战,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劫难,试图以“短促突击”的应急战法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以总体战的思维和战法,做好经历若干大战役的准备,才能取得抗疫之战的胜利。因此,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理解抗疫战役的战略思维逻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总体思维,三大战役

01

既然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战争”,那么,应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必须基于总体性的战略思维,系统考虑和部署应对疫情的战役,从其性质而言,须经三大战役:即以阻隔传染(社交隔离)为主要方式的“保卫战”、以科研突破和医疗体系重构为主要方式的“攻坚战”和以恢复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方式的“决胜战”。

“保卫战”是抗疫之遭遇性首战。如果畏惧首战,必会陷于困境。新冠病*对人类的袭击,并非是一个单因素孤立事件。疫情爆发,挑战着各国经济、社会、*治、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诸多“痛点”。决定发起阻击病*袭击的社区保卫战,具有利弊权衡的极大困难,需要有决断力。对于“生命的统计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通约缩维(将多维归约成一维)和量化比较是一个涉及伦理规范的难题。因而对于新冠病*,起先大多数国家都表现为“忽视”。人们事后都会指责*府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其实,主要是由于在既定的社会*治体制机制下,各国各层级当局者的“视域”决定了其决断力和决策行为的局限性,使其难以超前决断。

换句话说,只有疫情有了明确显现,可以感受到真“痛”时,当局者才会被“激励”而作出决断。不过,无论起先如何“忽视”,只要疫情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整个社会感受到了“痛”,当局者必须(或者迫不得已)决定采取“保卫战”的方式,进行社区隔离和封城,阻断病*传染蔓延,以减少感染致病人数,避免发生医疗挤兑现象。所以在理论上值得研究的是:在应对危机时,“国家是只能在危机发生后才能有所行动,还是会因提前预期危机的降临而采取行动?”就决策机制而言,“是否只有危机才能激发一个国家做出重要的选择性变革”?

“保卫战”依赖于社会组织能力和社会文化承受力,因而各国所采取的社交隔离方式各有差别,及时性效果和付出的代价也各不相同。从本质上说,抗疫“保卫战”的目标并不是完全消灭病*,试图把人类活动场所都搞成无病*的洁净空间,或者把所有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都封闭于隔离状态中,而是要将病*流行及其感染致病的可能,控制在正常的公共秩序以及医疗体系能力所能承受和处置的社会运转体系之中,这就是人类能够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态系统。地球上不可能存在所有的条件都有利于人类,而没有任何有害因素的生态体系环境,人类也创造不出这样的生态系统环境。所以,对于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是人类所具有的之所以能够生存于正常生态系统之中的天赋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会在与病*细菌的“接触-感染”和“免疫-康复”博弈关系中不断增强。而抗疫“保卫战”则是在人类的免疫-康复能力尚未形成抵御新病*袭击时,所采取的阻击隔离措施。主要战法是发挥社会组织动员能力,避免和尽可能减少病*感染可能,维护公众生命安全。

“攻坚战”是抗疫之克敌优势争夺战。在与细菌病*的博弈关系中,人类并非只能被动地通过广泛感染而形成所谓“集体免疫”,才可避免或减少死亡,那实际上是以死亡为代价而等待求生的机会;而是可以在“保卫战”即遏制病*传染速度的基础上,向病*发起第二大战役。这一战役之所以称之为“攻坚战”,是因为此战役获胜,人类才可以有真正不惧病*的底气:

第一,进行科学研究,研发疫苗和特效药,增强人类免疫力和治愈疾病的能力;

第二,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使得防疫抗疫的科学技术能够发挥更广泛有效的作用。

如果“攻坚战”能够取得成效,人类就有了可以预防和治疗病*感染致病的有效手段,转被动躲避为主动布局,告别死亡威胁。

“决胜战”是抗疫之最终战略博弈。人类防疫抗疫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而其总体成效的体现则是人均寿命的延长。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群的人均预期寿命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从大趋势来看,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更高,营养更丰富,医疗卫生条件更好,人均寿命也就更长。年,中国人均寿命不足35岁,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到年中国人均寿命提高到接近77岁。而高收入国家则可以超过80岁。日本已达84岁。

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前提是社会运转顺畅,所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胜战”是扭转由于疫情爆发而导致的社会经济运转失序状态,恢复和实现经济发展的正常态势。这才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终战略方向。而且,即使是从短期关系看,实际上也只有恢复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为抗疫“保卫战”和“攻坚战”夯实基础,为支持医学科研和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必要条件。

总之,疫情爆发时,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可以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但是,牺牲经济不是被动损失,而是为进而退的战略抉择。决胜之役的真正战场最终是在经济领域: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成效,人均收入水平达到更高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才可能有根本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科学理性,为所宜为

02

基于总体战思维,疫情危机袭来,必须应急处置,但更需要有定力和远见。首先要科学、冷静地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性质,避免“过犹不及”和“顾此失彼”的恐慌性反应。在应对疫情危机的舆论氛围中,人们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碚关于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学理解人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