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听浙江基层抗疫工作者代表讲述疫线难忘
TUhjnbcbe - 2023/7/12 20:38:00
怎么样预防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817/6466855.html
00:15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王璐怡见习记者郑铭磊编辑任征斌

5月27日上午10时,由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疫’线面孔”基层抗疫工作者代表记者见面会在杭州举行。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省多点散发。面对疫情,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严防死守、共克时艰,打赢了一场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这期间,我们身边涌现出无数战“疫”面孔,他们平凡而伟大、温暖而坚韧,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打动了许多人。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近期在全省特别开展“浙江好人·‘疫’线面孔”选树宣传活动,集中挖掘、选树、宣传、展示,今年以来在抗疫一线表现突出的*员干部群众。

今天见面会,邀请了6位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和志愿者代表。他们会讲述“疫”线哪些难忘的故事?

上午10时,记者见面会开始。

6名“‘疫’线面孔”基层抗疫工作者代表出现在现场。

他们分别是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英、宁波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兼应急办主任陈奕、永康市东城街道高镇社区*支部副书记程翱飞、衢州市公安局柯山分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长夏建波、嘉兴市秀洲区高照街道秀清社区志愿者简文昌、湖州市农合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费克。

宁波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兼应急办主任陈奕:

我从事传染病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工作已经20年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一直在防控一线从事流调溯源工作。流调是一项对速度、精度、强度都要求做到极致的工作。我们流调队员都是24小时全时备战,个人用品随身打包携带,一旦接到阳性信息立刻出发,确保第一时间进驻现场,15分钟内锁定感染人员,45分钟内掌握核心信息,2小时内推送密接名单,4小时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对病例流调连续奋战几十个小时是常态,往往一个现场刚结束,来不及修整一下,就要奔赴下一个现场。

永康市东城街道高镇社区*支部副书记程翱飞:

程翱飞现场分享了一张照片。

这是永康市东城街道高镇社区的一名专职社工。1月5日,永康市出现一例初筛阳性病例。我和一名同事需要拨打约个流调电话,我们分秒必争,想了个笨办法,就是把话筒绑额头上。年成为社工后,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基层工作服务的意义。

夏建波(右一)

衢州市公安局柯山分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长夏建波:

衢州“3·13”疫情发生之时,我作为属地派出所的副所长,第一时间加入“战斗”。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是我们所的主要辖区,这个片区大型企业集聚、人员流动大、人群结构复杂。在园区实施管控后,受影响的企业员工和辖区群众有1.5万余人,既要防外溢、又要防内部传播。将有限的警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为群众送药、帮助群众就医、协助运送保障防疫物资,为短时间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贡献了我们的力量,也展现了警队的温暖。

嘉兴市秀洲区高照街道秀清社区志愿者简文昌:

3月底嘉兴市水果批发市场检测出阳性病例,随后我们小区被划入管控区,多名居民隔离在家。

由于在年初我参加过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于是我便自告奋勇担任志愿者的领头人。在疫情发生以来半个月时间,我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坚守小区工作超12小时。

费克(右一)

湖州市农合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费克:

本轮疫情暴发以来,一方面居民对生活物资需求极大,另一方面,农户面临农产品滞销的难题。我和我的团队也是竭尽全力守好“米袋子”、护好“菜园子”、供好“菜篮子”,3月以来,已保供粮油、蔬菜、肉、水产等物资余吨,为多户农户解决滞销农产品近多吨。同时,我们还做好生活物资运输安全,全程跟踪掌握运输防疫的各环节,对物资保障车辆进行闭环管理,和千千万万“逆行人”一起守护千家万户。

高英

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英:

△资料视频。疫情发生后,高英一边带领工作专班24小时投入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一边指挥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正常运营。

以视频中的这种方式被大家认识,我也感到很意外。面对疫情,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冲锋在前,责无旁贷。现在,仍然还有千千万万的医护在一线坚守,希望大家保重身体,这样才能守护好更多的人。

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想问一下高英,刚才的视频很感人,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视频背后的故事吗?另外,我注意到,您晕倒的时候手上始终攥着笔记本,能跟我们讲讲笔记本里写了些什么吗?

高英:视频中的这件事我将一生难忘。那天,我正准备去汇报工作,在电梯里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等醒来时,医院抢救室病床上。3月份钱塘区出现确诊病例以来,那段时间我们所有人都是超负荷工作,而我已经半个月没回家。躺在病床上那几天,我的手机一直震动,我才知道我晕倒的视频已经传播,很多同事都看到了,他们纷纷发来消息关心我,看着身边的同事、家人和朋友,心里充满了感动。

说起这本本子,我今天也把它带来了现场。从这次疫情开始那天,我就用本子记录所有需要我们去解决的工作和难题。从派出多少支援力量,细化到每个人在哪个点位,学校、物流园、街道,每天的数据更新,都记录下来了。采样都是上万人次的,光靠大脑记不够,我觉得还是用笔写下来更靠谱。其实这本本子,也记录着我们所有人这段日子里努力的成果。

记者:我们知道,战“疫”是非常艰苦的。我想问问各位在一线工作时,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样克服的?

陈奕:流调溯源通俗点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调查出被调查者去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人、待了多久等等。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一个是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人员接触关系错综复杂,密接排查相当困难。第二呢,流调溯源经常要面对当事人的主观隐瞒、客观遗忘、情绪崩溃等诸多困难。三是外来人口多,存在语言障碍。四是公共区域存在监控死角。流调这些区域人员的活动轨迹,需要推理论证、多方考证,技术难度高,调查实践长,工作量巨大。

但我们流调人员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技术手段,见招拆招,从源头扼住病*传播。

请广大市民朋友放心,流调排查不会泄露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一位流调人员恪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请接受调查的市民朋友积极配合,提供正确信息,我们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快速排除每一个风险点,彻底控制疫情。

主持人:流调工作非常辛苦,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体力、体能的考验。听说你当时还骨折了?你是怎么坚持的?

陈奕:

骨折是发生在去年12月,那天我已经连续高强度工作了10天,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年12月14日晚上8点多,我边接电话边急匆匆赶赴现场,一不留神从台阶上摔下。满嘴是血,门牙折断,右手手指骨折,膝盖也受了伤。因为当时出现新的疑似风险点,医院做了简单包扎,又回到工作岗位。当时我觉得这点疼痛还是能忍受的,与其回去牵肠挂肚,不如与大家共进退。

大家也非常照顾我。门牙折断,吃东西不方便,在疫情现场物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同事们悄悄地把我盒饭里的米饭换成了粥,把筷子换成勺子。手指骨折,打字、拿东西吃力,同事们都争着替我分担工作。在这样一个温暖集体中工作,我觉得没什么不能克服的。

程翱飞:

最艰难的时候,应该就是拍前面视频的那段时间了吧。我所在的东城街道是永康市区核心区域,商业发达,流动人口多,疫情管控难度大、任务重。社区工作者需要支援核酸监测点、转运重点人员、打流调电话,每天至少多个电话。看着大量的数据,其实我也很无奈,我也不想凌晨还打扰别人休息,所以就想了(头上绑话筒)这个办法,这样能大大提高流调效率。在核查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外地过来工作的新永康人,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核查信息,加大了流调的难度。那段时间基本都是睡办公室,孩子打电话过来跟我抱怨,爸爸你去哪了,你都好久没有抱我了。听到孩子的话,确实心都化了。

说起这些困难,其实也没有刻意地想着怎么去克服。在那样的工作状态下,感觉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身为一名*员,本就应该冲锋在前。我只是因为同事的无心之举,把照片上传朋友圈让大家认识到了我,其实在抗疫一线上,有千千万万的工作者,他们都是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简文昌:

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发生在小区解封的第一天。

4月2日清晨,大家好不容易盼到了小区解封,但因为小区靠近封控区,转码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场有点混乱。我们和社区干部一边安抚大家,一边抓紧想办法解决。

按照疫情防控*策,“*码”需要到社区去报备填写最近14天的行程,同时落实相关的管控措施,这些信息是每人一张表格。这些工作放在平时都是小事,但一下子多人的信息同时汇总,还是有难度的。

我和数据组的“战友”们一起,3个小时内火速开发了“线上防疫申报系统”,汇总统一上报给上级数据专班,实现转码,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员聚集的风险。

记者: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在抗疫工作中有没有特别感动你们的小故事,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高英:这么长的战斗中,发生了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我记得3月份的一天,晚上11点多,我接到紧急任务,需要赶赴一个学校为全体学生采样。我在工作群里发布信息后,最快的一名同事13分钟就到达现场,不到二十分钟,30多名医护人员就集结完毕。

当时,有已经60岁即将退休的同事,还有几名是白天奋战了一整天来不及休息的同事。我说人手够了,明天还有任务,逼着他们回去休息,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肯离开。正是他们的“倔强”、努力,给我坚定了信心,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力量。

程翱飞:

我记得1月9日那天晚上大概8点,接到指令,原先居家隔离人员全部要转运到指定隔离点,我负责的网格内有6户家庭需要转运。时间紧任务重,我穿上防护服一家家上门通知做思想工作。其中一户人家有两个小孩,一个还在哺乳期。等6户家庭都到集中转运点已经快12点了,由于需要转运的人员多,大巴调配比较慢,加上天气寒冷,在等待中,大人还能克服困难,但是孩子不懂,开始哭闹,父母看了心疼,情绪也一下子上来了,我也很理解这位母亲的感受,我也是做爸爸的。一对好心的夫妇一起帮忙开导,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6户转运家庭最后顺利坐上大巴。后来,我收到了一条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浙江基层抗疫工作者代表讲述疫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