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树立文明新风构建美好家园天眼新闻 [复制链接]

1#

“我们今年脱贫后,开始为6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发放村级养老补贴,每季度发放养老资金6.8万元以上,人均可达元以上。”年12月21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现场,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支部书记陈建强,代表村里领到了“全省文明村”的奖牌后,与记者聊起了村里的“喜事”。
  为实现弱村变强村,改变群众精神面貌落后的状况,渔溪沟村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施“文明积分制”、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管理模式,让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精神面貌改变后,产业发展兴旺,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渔溪沟村的文明实践是贵州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持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一次生动实践。

全省文明城市桐梓县正成为黔北靓丽小城。

乘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东风,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总要求,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科学把握形势,坚决扛起职责使命,持续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全社会共建共享精神文明的良好格局,让文明之花在黔山秀水间绚丽绽放。
  筑牢理想信念绽放文明之花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对标中央安排部署,贵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凝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守正创新、强基固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跨越——
  通过广泛开展宣传阐释、基层宣讲、主题活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增强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力,全省各族人民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自信心、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推出一大批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断夯实基层宣传文化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全省文明委工作规则,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实效性不断增强。
  推进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文明,是城市的“精神名片”,也是城市最美的“底色”。从清理垃圾的环卫工,到守护交通安全的交警,再到寒风中坚守的志愿者……走进仁怀市的大街小巷,文明新风伴随浓烈酒香扑面而来。
  从年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到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再到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仁怀用8年时间绘制了一张文明城市的蓝图。
  事实上,早在年,贵州便开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
  为创建文明单位,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强化思想引领,增强*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主责主业,创建贵州检察工作的亮丽名片;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构筑检察机关“精神高地”;加强人文关怀,提升干警职工“幸福指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铜仁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四纪检监察组杨昆霞与丈夫张鲁黔言传身教的一句话。这个三口之家,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相敬相爱,共同构建了全省文明家庭的“幸福密码”。
  “树人必树师,强师必先立德。”遵义市老城小学一方面启动名师工程,加强师德教育,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积极评选学校“新时代好少年”,号召师生学习他们的精神。一系列以“红”育德的特色教育方式,让老城小学获评全省文明校园的称号。
  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贵州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作为目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贯穿融入结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着力培育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让文明的力量更强大,文明的精神更凝聚,文明的行为更普遍。
  凝聚精神力量建设文化强省
  实现中国梦,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回顾贵州精神文明建设的点点滴滴,不难发现,追梦路上,美德从未走远,榜样就在身边。
  按照从严把关、优中选优的原则,全省第七届贵州省道德模范和第二届贵州省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共评出道德模范41例43人、道德模范提名奖50例59人、文明家庭62户。
  身患残疾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王洪波,以血肉之躯构筑消防安全屏障的救火英雄田明江,坚守岗位20年、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救人的乡村教师刘旭,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王丹、李法锦家庭……他们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用实际行动标示出了当代贵州的精神高度,构筑起了奋进新时代的精神丰碑。
  为进一步发挥榜样力量,贵州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积极选树典型,完善评选机制,不断加大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使典型效应传递为社会效应,使精神文明建设浸润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革命老区遵义大山深处的花茂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引得游人纷至沓来。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里路、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千余栋房屋突出黔北民居特色元素。环境好了,村子美了,村务管理也更精细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已初具雏形。
  在文化产业方面,贵州坚持因地制宜,聚焦民族和山地特色,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巩固提升三年实施方案(-年)》,以“处处是环境、人人是形象”为总要求,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培育文明新风,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如今的贵州,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新风吹遍贵州大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华姝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