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人民群众食肉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是我国控制的一类动物疫病,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和消灭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作为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必须从控制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三个方面入手,统筹做好各项防控措施。清除已经存在的非洲猪瘟病毒,并有效阻止非洲猪瘟病毒再次进入养殖场,是决定养殖场恢复生产成功的关键。
为实现生猪复产增养,首先要认真复盘,查找曾经发生非洲猪瘟的原因,开展风险评估,找出其关键控制点,从猪场周围环境的控制,猪场圈舍改造,料线水线改造、种猪(精液)引进,人员、车辆、饲料、物资进出,生产过程管理,疫病免疫和监测,消毒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着手,形成系统的操作规程,确保生猪复产增养成功。
一、复产前的可行性评估
(一)复产的可行性评估——时间
根据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ASF)疫情应急实施方案(年第二版)》(农牧发〔〕21号)有关要求,解除封锁后,病猪或阳性猪所在场点需恢复生产的,应空栏五个月且环境抽样检测合格;或引入哨兵猪饲养,45天内(期间不得调出)无疑似症状且检测合格的,方可恢复生产。但生产实践中也有迟于五个月的,也有早于45天的,关键是看场圈舍等内外环境中病毒的彻底清除情况,只有通过采样检测,确定在场圈舍等内外环境中ASF病毒为阴性,就可进行复养。一定要经过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许可。
(二)复产的可行性评估——发病原因复盘
认真开展所在场疫情发生的原因分析,找出所在场发生非洲猪瘟可能的原因,建立所在场风险控制关键点。ASF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猪只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未煮熟的泔水、污染的拉猪车、饲料、人员、水源、蚊蝇、老鼠等)、吸血昆虫(如蜱虫)等传播。据对年发生的63起非洲猪瘟病例统计分析,生猪跨区域调运共13起,占19.12%;餐余剩物饲喂猪23起,占33.82%;人员车辆带毒31起,占45.59%;其它1起,占1.47%。
(三)复产的可行性评估——合适的养殖模式
附近猪只的数量、本地猪只密度、地区猪只密度、农场规模、5km之内养殖场的数量、该地区风险最高的农场、其它可能的污染源、地形、道路类型、其它动物、气候等。远离屠宰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活畜禽交易市场以及农贸市场等(复养风险非常高的地方)。
二、彻底清洗与消毒
(一)原则
1、复养之前,要彻底清洗与消毒。清洗消毒前首先对场内道路、物品、猪舍等采样检测,确定阳性区域,没有污染的地方(阴性区域)封闭。
2、消毒顺序由内到外。由猪舍-生产区-生活区-场区外围。
3、妥善处理所有剩余饲料、药品等。
4、改造全程防止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二)猪舍
1、熏蒸:对于相对密闭栋舍,可使用消毒剂密闭熏蒸,熏蒸后通风,熏蒸时注意做好人员防护。例如,空间较小时,可使用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混合(32ml福尔马林+16g高锰酸钾/m),或使用其他烟熏消毒剂熏蒸栋舍,密闭24~48小时;空间较大时,可使用臭氧等熏蒸栋舍,密闭12小时,换气48小时。
2、设备和器具。拆除一切可拆卸的设备和器具,并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铁制品等耐高温的设备、器具可以进行火焰消毒;可浸泡的器具可以用2%烧碱浸泡24小时消毒。
3、屋顶:喷头向上以45度角的方向喷向天花板,进行环境消毒。
4、地面:清理-浸泡(2%烧碱浸泡10分钟)-清洗-泡沫浸泡-再清洗-消毒-干燥。
5、湿帘、排风扇等清洗与消毒。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类(威特利剑,1:倍稀释)、或醛类复方消毒剂(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1:倍稀释)、醛类消毒剂(20%浓戊二醛溶液(如威特醛)1:倍稀释)等对湿帘、排风扇等进行洗刷、消毒,并干燥。
6、水线的清洗与消毒
(1)卸下所有饮水嘴、饮水器、接头等,洗刷干净后煮沸15分钟,之后放入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每50升水加1g))浸泡。
(2)水线管内部用洗洁精浸泡清洗,水池、水箱中添加含氯类消毒剂(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每50升水加1g))浸泡2小时。
(3)重新装好饮水嘴,用含氯类消毒剂浸泡管道2小时后,每个水嘴按压放干全部消毒水,再注入清水冲洗。
7、料线的清洗与消毒
(1)卸下所有的料线,将卸下来的料线及相关物品彻底清洁后,置于含氯类消毒剂浸泡2小时。
(2)深度清洗料仓(库)、料塔后,用烟熏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烟熏剂烟熏)对料仓(库)、料塔进行熏蒸消毒,再拆除能拆卸的绞龙、管线等零件进行清洗、消毒。
8、水泥地面、金属栏等用火焰消毒效果更好。
(三)生产、生活区
1、杂草树木的清除。圈舍外围3-5m或10m范围内的杂草、树木都要清除。
2、道路与赶猪通道。对生产区道路、赶猪通道、出猪台区域的粪便、污物进行清扫,密封收集,进行焚烧或深埋;然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彻底干燥后用2-3cm厚生石灰白化(2%烧碱+生石灰)。
3、粪污与管道。对猪舍内外粪沟和猪舍内漏粪地板下的粪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发酵)。将排粪管道、蓄粪池、粪水池清空后进行清洗,用2%烧碱消毒。
4、药房与库房。对所有没有用完的兽药、疫苗及其外包装,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并使用20%浓戊二醛溶液熏蒸消毒(1:20倍稀释,每立方米使用1毫升原液,加热熏蒸)或含氯(烟熏)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烟熏剂),对药房、库房进行密闭熏蒸消毒。用醛类消毒剂(20%浓戊二醛溶液(如威特醛)1:-0倍稀释)等对库房内所有备用器材、设备、工具等进行浸泡清洗消毒。
5、场内车辆。对车辆轮胎、底盘、车厢、驾驶室脚踏板等部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烘干或自然干燥。
(四)检测
1、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多点采样(猪舍、粪沟、路面、漏粪板背面、土壤、水源、办公室、宿舍、厨房、场外路面等)。
2、ASFV检测阳性重新清洗、消毒。
三、改造
(一)原则
1、因地制宜可操作,根据规模大小,达到防止或是阻断病毒进入猪群,谨防“高,大,上”。
2、净区、灰区(过渡区)、概念的建立。净区和脏区的概念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区域其含义不同,相对于整个猪场区域,猪场以外是脏区,淋浴区、熏蒸室、隔离室是灰区,以内是净区;而在猪场内部区域,生活区是脏区,浴室是灰区,生产区是净区;相对于生产区,猪舍是净区,猪舍门口消毒池是灰区,猪舍外是脏区。
3、入场路线:入场路线依次为场外→外部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猪舍,不得跨区。
4、猪舍内部:公猪舍→分娩舍→配怀舍→保育舍→育肥舍→出栏台。
(二)硬件改造
1、净道、脏道设计:净道相对于场外,场内道路是净道。
(1)场外:“脏道”(拖车、饲料、运输车辆、收集死猪和胎衣车辆、粪车等)在场围墙外(运离生产区)。
(2)场内:设计出健康猪和可疑猪转运道路。
2、场外围墙(栏)
养殖场四周设实心围墙,建议有条件的猪场在外围墙外50-米处建设一道环绕猪场的围栏,围栏可采用铁栅栏式,但要求围栏的固定柱牢固,围栏要保持完整,没有明显的破洞,底部与路面紧密接触。养殖场围墙外2.5~5米,以及栋舍外3~5米,可铺设尖锐的碎石子(2~3厘米宽)隔离带,防止老鼠等接近。围墙外深挖防疫沟,设置防猫狗、防鸟、防鼠、防野猪等装置,只留大门口、出猪台、粪尿池等与外界连通。出水口要做好防鼠栅栏。
3、生产区与生活区围墙
光滑的实心墙,或在实体围墙底部安装1米高光滑铁皮用作挡鼠板,挡鼠板与围墙压紧无缝隙,防鼠。
4、完善门口消毒设施
养殖场大门口设置值班室、更衣消毒室和全车洗消的设施设备;进出生产区只留唯一专用通道,包括更衣间、淋浴间和消毒间,更衣和淋浴间布局须做好物理隔断,区分净区、污区。
5、完善栋舍设施
(1)所有栋舍封闭化管理,在设备洞口或者进气口覆盖防蚊蝇、防鼠网,安装纱窗。
(2)修补所有建筑表面的孔洞、缝隙,修补栋舍内破损的地面、墙面、门、地沟、漏粪地板等设施。
(3)对栋舍实施小单元化改造。将通栏舍适当隔断成小单元栏舍。将通槽公用饮水饲喂改为每个圈舍、栏位独立饮水饲喂。
(4)每栋舍配备单独的脚踏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池)、专用水鞋。
(5)更换水帘纸、破损的卷帘布、进气口、百叶等设备,风机宜选用耐腐蚀、易消毒的玻璃钢风机。
(6)更换破损的饮水设施。
(7)有条件的猪场可增设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通风系统、舍内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等自动化设备。
6、栋舍及外部设施
(1)安装纱网。栋舍的门窗设置防蚊蝇、蜱网、纱窗和门帘。
(2)完善排污管线。防止雨水倒流进场内,确保场内无积水、无卫生死角。在养殖场围墙外挖排水沟(排水沟暴露于地表的地方或开口处应用孔径2~5毫米铁丝网围栏)。
(3)设置连廊。有条件的,可在各生产区间、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设置连廊防护,加强防蚊蝇、防鼠功能。简易连廊可用细密的铁丝网围成,上方覆盖铁板。
7、分别建立出猪、进猪设施
(1)分别建立单独的进猪和出猪通道,并且相互要间隔一定的距离。
(2)出猪系统应包括出猪间(台)、赶猪通道、赶猪人员和车辆等。出猪间(台)应设在猪场围墙边上,出猪间(台)连接外部车辆的一侧,应向下具有一定坡度,防止粪尿向场内方向回流。
(3)进、出猪间(台)及附近区域、赶猪通道应硬化,方便冲洗、消毒,做好防鼠、防雨水倒流工作。可安装挡鼠板,进、出猪间(台)坡底部设置排水沟等。
(4)设置中转出猪间(台)。中转出猪间(台)可以建有固定的实体转猪间(台),也可以是移动式的可升降转猪台。内部车辆和外部车辆要求各行其道,不能有任何交叉;内部车辆将猪运输至卸猪区后由中转平台操作人员将猪赶至外部车辆,外部车辆上的工作人员禁止下车;中转结束后,要将卸猪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消毒剂消毒1-2次。内部车辆返回猪场后不可进入猪场,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洗、烘干、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待用。
8、配备专用车辆和车辆洗消设施
(1)猪场应配备本场专用运猪车(场外、场内分设)、饲料运送车(场外、场内分设)、病死猪/猪粪运输车等。
(2)养殖场应设置固定的、独立密闭的车辆清洗消毒区域;有条件的,可配套本场专用的车辆洗消场所(车辆洗消中心)。
9、车辆洗消中心
(1)洗消中心外设立围栏。
(2)脏区:卡车进入口(单独的);净区:清洗、消毒、烘干后车辆停放区。
(3)脏路:进入洗消中心的道路;净路:离开洗消中心的道路。
(4)从净区驶出后的车辆只能从净路离开洗消中心,脏路和净路为两条路径,不交叉。
一级洗消中心:离场3公里,二级洗消中心:出猪台附近。
流程:清洗→检查→消毒→烘干。
10、完善饲料存放设施
(1)袋装料房应相对密闭,具备防鼠、消毒功能。可在房屋围墙安装防鼠铁皮,窗户安装纱窗,门口配备水鞋、防护服、洗手和脚踏消毒盆等。袋装饲料卸入,臭氧熏蒸消毒6小时进入生产区。
(2)有条件的,可在围墙周边设立料塔,饲料车在场外将饲料打入料塔内。
(3)检查所有的料线设备,更换或维修锈蚀漏水的料塔、磨损的链条以及料管、变形锈蚀的转角等部件。
11、淋浴室改造
(1)进入浴室程序:脏区拖鞋-跨过长凳换鞋-脏区脱去衣服-进入浴室-淋浴-净区换场内衣服-净区换鞋-消毒-进入场内。
(2)淋浴至少建两个,猪场大门口建一个场外进入生活区,由生活区进入生产区建一个。让淋浴成为一种享受,生产区和生活区提供不同颜色的衣服和鞋子。
12、设置物品消毒隔离舍
(1)使用多层镂空放物品的架子将隔离舍划分脏区和净区。
(2)脏区:外部人员在臭氧或熏蒸消毒前将物品放到架子上的区域。
(3)净区:消毒后内部人员拿走物品的区域。
(4)使用塑料筐或篓盛放常用药品等物资,在净区和生产区之间流动,严禁带入脏区及以外任何区域。
13、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
(1)配备专用病死猪暂存间、病死猪转运工具等相关设施。
(2)有条件的,应配备焚烧炉、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应建在养殖场下风口,地面全部做硬化防渗处理,增加防止老鼠、蚊蝇等进入此区域的设施。
14、食堂
(1)有条件的场分区设立2个餐厅:办公室人员,生产区人员,从不同的门和道路进入,相互不交叉。
(2)禁止除厨房工作人员以外的任何猪场员工或访客进入厨房和食材存放区。
(3)食堂员工和猪场其他员工不能住在一个房间。
15、安装防鸟网、驱鸟器
四、进猪前的准备
1、改造后的场需要再次清洗、消毒与检测。
2、合格后封场。
3、提前3个月做引种计划。
4、物资采购。
5、人员培训
(1)合理安排恢复生产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具体操作规程,制定考核标准。
(2)定期进行系统的生产培训和疫病防控知识培训、考核,确保所有人员认识ASFV,认识ASF防控,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果硬件做好了,那么人员的传播做好就行了。
五、哨兵猪的引进
1、哨兵选择
哨兵猪应以后备母猪和架子猪为主,其中种猪场可引入后备母猪,育肥场引入架子猪。
2、哨兵猪数量
育肥场:每个栏位放置1~2头哨兵猪,饲养21天。
种猪场:可放置本场满负荷生产的10~20%哨兵猪数量,饲养42天。如有限位栏,应打开栏门,定时驱赶,确保哨兵猪行走覆盖所有限位栏。
3、哨兵猪放置方案
隔离舍、配怀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等各栋舍均应放置哨兵猪;在养殖场内栋舍外区域还应放置移动哨兵猪。
4、哨兵猪监测
(1)哨兵猪进场前经临床观察无异常、采样监测阴性,方可引进。
(2)育肥场哨兵猪饲养21天后,临床观察无异常、采样检测阴性的,可准备恢复生产。
(3)种猪场哨兵猪饲养42天后,临床观察无异常、采样检测阴性的,可准备恢复生产。
(4)若猪群无异常可以视情况混合多个样品(最多10个样品)检测。整个过程中如有异常随时检测,发病或异常死亡的单独检测。采样及检测方法按照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定进行。
5、准备恢复生产
将哨兵猪集中饲养,对放置哨兵猪的场所清洗、消毒、干燥后,准备进猪恢复生产。
六、恢复生产
如果哨兵猪正常,可以引入猪复产,引入猪要做到隔离、检疫与检测。
1、引种猪群选择
引种应按照就近原则,尽量选择本市县引种、不跨省引种,禁止从正在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地区(所在市县)引种。
(1)确定来源猪场。至少提前3个月做好恢复生产引种计划。来源猪场应尽可能单一,信誉、资质和管理良好,系统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检测,近期未发生重大疫情。
(2)引种前检测。来源猪场能够提供近7天内的非洲猪瘟检测证明,并能够按生猪调运相关规定申报检疫。
2、运输管理
(1)车辆要求。采用备案的专业运输车,装猪前进行过清洗消毒(有消毒证明)。运输路线较长的,应配备供水供料设施,并配足饲料饮水。
(2)路线要求。合理规划引种运输路线,严格执行有关调运监管要求,禁止途径非洲猪瘟疫区所在市县,尽可能避开靠近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生猪交易市场的公路。
(3)过程管理。运输途中尽量不停车、不进服务区,避免接触其他动物。司机不能携带和食用猪源性产品。派专业兽医押运,对运输途中出现的应激死亡猪只,应就近无害化处理。
3、进猪后隔离监测与检测
(1)引进生猪进场后,应先在隔离舍或后备猪舍饲养21天。在此期间,该群生猪应由专人全封闭饲养、管理,不得与其他猪混群。确认无疫情后再转入生产栋舍。
(2)生产后持续的跟踪,可疑猪只迅速送样检测。
(3)成功的标准:安全生产两个最长非洲猪瘟潜伏期(约2个月)以上,环境采样检测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