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下,小微企业如何渡过难关,看这三个关 [复制链接]

1#

◇长春市对受疫情影响面临经营困难、符合申报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给予一次性房租补贴和水电费补贴,最高每户能得到元
  
  ◇“不能说一点担心没有,但做生意嘛,总是要承担风险的,不能因为有不确定性就停滞不前。”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姚湜李典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让北国春城长春城市静默、商业停摆。自5月末,服务业、零售业陆续恢复开门营业,但复市之后的小微企业面临不小生存压力。针对这一状况,长春市相关部门提供了房租、水电等补贴,一些商业综合体也给商户减免铺位租金,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支持:减免租金帮大忙
  
  “这有山”是长春市的一座“网红”商场,它像一个立体的步行街,开发商在市中心建了一座“山”,用玻璃罩把“山”罩起来,“山路”上纵横交错地开满了店铺。
  
  “猫的理想国”是商场内很受年轻人喜爱的一家“猫咖”,店里有大约30只猫。
  
  在店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一只白猫跳上顾客的桌子,顾客抚摸着白猫,蓝色衣服上立刻粘满了猫毛。“快三个月没人摸了,现在掉毛有点严重。”店主葛大喵说:“以前几乎每天都有客人来店里撸猫,毛就随撸随掉了。如今攒了三个月,随便一撸就掉一大把。”
  
  今年3月到5月,“猫的理想国”在长春的几家连锁店基本都没有收入。“三个月场地租金就要20多万,压力很大。”葛大喵说。
  
  “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朝霞介绍说,从3月11日开始停业到5月30日,商场内约有户商户,停业的81天给商户和综合体都带来了不小影响。
  
  复工复产之后,长春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不少支持市场主体纾困、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对于受疫情影响面临经营困难、符合申报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长春市分别给予一次性房租补贴和水电费补贴,最高每户元。
  
  不仅如此,长春市内“摩天活力城”“这有山”等商场也陆续出台了对商户减免租金的措施。其中,“这有山”宣布免收3月11日至5月30日停业期间的租金和物业费,“摩天活力城”决定在7——12月分两次共减免商户50天租金和物业费。
  
  拼搏:面对不确定性就勇往直前
  
  “朴班长”韩式拌饭是长春市一家新餐馆,老板张宇婷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带来这一自创品牌。记者来到店里时,是店铺开张第一天的下午。店面不大,有两三桌客人在吃饭。
  
  “这家新店本来计划3月18日开业,但因为疫情,开业时间被推迟了。”张宇婷告诉记者,延吉店虽已开业一年多,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这样的局面下,按时交租金也成了难题。“延吉店一年租金十几万,今年已经拖了房东一个多月了。”张宇婷说,长春店装修花了20万元左右,手头实在不太宽裕。“延吉店房东没说降租金,就说可以缓一缓。”
  
  “为什么压力之下还要选择继续开新店,不怕血本无归吗?”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张宇婷稍微迟疑了一下。
  
  “不能说一点担心没有,但做生意嘛,总是要承担风险的,不能因为有不确定性就停滞不前。”她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的。
  
  近期,记者走访长春市各大商圈时发现,疫情之下,虽然一些小微商户在经营压力之下关张歇业,但新品牌、新门店依然如雨后春笋般不停新生。
  
  开拓:创新创业充满希望
  
  吉林省鲸准无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短视频制作的小微企业,年5月初创时,团队只有3个人。“今年3、4月份没有干活,5月份营收大约10万元。”公司创始人杨哲说。
  
  长春光华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昆认为,疫情之下,传统产业遭遇困难,但也为一些领域加快发展提供了契机。“比如互联网服务业、电商等领域的创业机会仍然较多。”
  
  如今,鲸准无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有24名员工的企业,包含3组摄像团队和8个后期制作人员。
  
  不仅是短视频等互联网领域,生态农业等也是近年来的创业蓝海。
  
  上农苹果公社(吉林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种植运营管理,年8月租用了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内的一处农业设施,至今销售收入超过万元。“我们种植绿色蔬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给会员。疫情期间我们也是保供企业,坚持配送。”企业负责人艾晓峰说,公司正在开拓新项目,希望获得金融支持或者能吸引到资本合作。
  
  “现在创业环境好,政策支持力度高,创新创业充满希望。”艾晓峰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